<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往期专题 > 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7) > 媒体聚焦
        新华日报(头版):江阴贝瑞森把孵化器建到瑞典 创新平台走出去 诺奖成果引进来
        发布日期:2017-05-03 浏览次数: 来源: 字号:[ ]

          4月,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将把公司的创新孵化器建到瑞典,并与评审和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开展合作。
          “瑞典是全球生物医药创新浓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我们对能够到瑞典设立创新平台感到非常骄傲!”江阴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顾铭激动地告诉记者,这代表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惊人一跃,还得从一种俗称“生物胶水”的贻贝黏蛋白说起。
          贻贝黏蛋白,是一种存在于海洋贝类体内的物质。一些海洋贝类能在近海耐受波浪冲击,依然固定于岩石上,是因为其足丝腺能分泌足丝,而足丝的主要成分就是这种名为“贻贝黏蛋白”的蛋白胶。贻贝黏蛋白通过现代生物技术提取后,可作为医用黏合剂,用于眼科手术、皮肤组织黏合、骨骼黏合等;也可作为外伤喷涂剂,用于烧伤、烫伤、手术等造成的皮肤、黏膜修复、神经修复等,具有良好的抑菌、止痛、止痒、促进愈合的作用。然而,由于提取困难,国际上每毫克的贻贝黏蛋白产品售价高达上百美元,全球范围内仅有4家企业能够生产。
          顾铭决心改变这一落后局面。2011年,39岁的顾铭带着自己在中科院的“贻贝黏蛋白”研究项目从北京南下寻找创业热土。她沿着东南沿海跑了几个月,最后将自己的创业第一站定在江阴。除了当地政府给予的80万元无偿资助、2400平方米厂房、300万元政策性风投等优惠政策外,更打动顾铭的,是江阴高新区负责人的一句话:“你这个项目要孵化几年?三年,好,我们就陪你走三年。”
          2013年,贝瑞森贻贝黏蛋白的研发进入关键期,企业急需更强大的智力资源支撑。“要引就引最顶尖的人才!”在省、市有关部门和江阴当地政府的鼓励和扶持下,顾铭将目光锁定了远在瑞典的诺贝尔基金董事会主席、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本特•塞缪森教授。让她没想到是,塞缪森教授一听说研究贻贝黏蛋白,第二天就答应合作。
          “在6年的创业过程中,江苏对我最大的支持在人才,这是很有眼光的。”顾铭告诉记者,在江苏各级政府、部门的鼓励和引导下,贝瑞森先后引进了国际着名蛋白质分离纯化专家杨森教授、美国工程院院士范欧德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夏照帆教授等众多国内外顶尖专家人才。在全球顶尖智慧的引领下,贝瑞森的产业化创新不断提速。
          2014年10月,贝瑞森获得全球第一张贻贝黏蛋白医用产品注册证,当年即获得销售1000万元,2016年增加到3000多万元。迄今为止,公司已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项,申请国际发明专利1项,形成6大系列22个产品。今年,贝瑞森又推出了蛋白酶和多肽两个创新产品,预计全年销售收入将突破亿元。
          今年初,贝瑞森对企业发展战略作出重大调整,决定“走出去”,到生物医药创新源头瑞典设立创新孵化器。按照顾铭的设想,这个研发机构将为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引进国际顶尖人才和项目搭建平台,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国际的“桥头堡”。
          创新孵化器还未在瑞典正式揭牌,创新项目已经在向江苏招手。顾铭向记者透露,诺奖得主塞缪森教授已确定将其研发的新一代抗炎药产品放在江阴进行产业化。与此同时,依托贝瑞森瑞典孵化器平台,两个由瑞典顶尖科学家开发的纳米吸附材料和细菌吸附材料产业化项目也将于近日落地江苏,预计今年底即可形成销售。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